为推动拿口镇农业产业种植规模化经营发展,近日,拿口镇人大组织辖区人大代表及农技站、农机站、统计站、经联委等相关部门,对全镇农业产业化情况进行了解,通过走访龙头企业、农业种植大户了解生产经营情况,召集村干部、企业负责人、农业种植大户、一般农民等人员座谈会听取意见,形成了调研报告。
一、拿口镇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现状
拿口镇有耕地面积4.22万亩,人均1.66亩,是省级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。近几年,拿口镇把落实中央土地流转政策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、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但与上级的要求,以及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。据调查统计,全镇农业规模化种植面积为11.6万亩,其中水稻规模化种植为1.2万亩(其中种粮大户面积为1万亩),只占水稻面积7.2万亩的16.67%,烟叶规模化种植面积3700亩,占烟叶生产面积8900亩的41.57%。目前拿口镇农业生产种植规模化发展主要有三种形式:
第一,通过耕地承包,推动规模种植。这种形式主要以水田、旱土为主,种植作物多为一年生或一年多生:如水稻、蔬菜、烤烟等,一般不签流转合同,只是随要随收回的口头协议,承包期限多为三年以下,有的甚至是一年一包或一季一包,且种植规模较小,形成较大规模比较困难。全镇目前有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68户,种烟30亩以上大户约120户。
第二,通过山地租赁,进行集约经营。这种形式主要以荒山、荒地为主,种植作物多为多年生、高效而见效慢的作物:如水果、药材、经济林等,均以合同制形式明确双方权责,租赁期多在十年以上,有的甚至在三十年以上,且规模较大。
第三,通过企业带动,实行集中经营。一种形式就是农民分散生产,集中经营。最典型的就是拿口镇食用菌生产,企业在自己种菌同时,发动周围的农民共同种菌。企业为菌农提供种菌必需物质和技术,包括菌种以及种菌的所有原材料。农民只要按统一的技术要求和规程种就行,原材料准备和产品销售是企业的事,风险也由企业承担。另一种形式就是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模式,最典型的就是鑫富牧业发展有限公司。公司通过建立养殖示范基地,带动周边农户分散养殖,公司与各养殖基地及农户签订协议,保证各养殖基地及农户育肥牛按市场价回收,由公司定点屠宰深加工形成牛肉品牌产品销售,达到企业和养殖户共赢互惠的目的。
二、拿口镇农业种植规模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
调查了解,很多村干部和农民均有共识,普遍认为: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,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发展趋势和途径。只有规模经济才有规模效益,才能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,才能不断推进产业链的延伸,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,才能让农民享受致富的成果,而且也更有利于农村的基本建设和社会化服务,降低成本,节约资源,提高生产效率。但实际上拿口镇农业种植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步伐艰难,发展前景堪忧:
1、土地集中难。一是农民观念认识还有偏差。从调查走访的情况看,农村不少农户把土地“流转”与“失地”相混同,在他们看来流转即意味着失地,故土地宁可粗放经营,也不愿流转,有的甚至荒了也不给人家种,如全镇的旱地、边远水田就出现大片抛荒现象,有的连片近100亩,问题比较严重。二是农村的养老、医疗、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,大多数农民仍然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,对土地流转存在后顾之忧。
2、经营发展难。采取土地规模化生产经营的目的,首先是实现农业产业化,最终目的则是农业现代化。龙头企业是扮演农业产业化、现代化的重要角色之一,但据了解,很多企业在发展一定程度后均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:进一步发展难。二是发展不稳定,订单生产面对千家万户,因市场因素影响,往往履约率最低,市场好的时候,农民不履约,产品不给你,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无法弥补;三是面对市场和天气的不稳定因素,规模经营既有规模效益,也有规模风险,如2010年“6.20”特大洪灾、2012年4月龙卷风和冰雹袭击、2014年“6.19”洪灾,使一些企业、大户受损严重。
3、发展水平低。拿口镇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还是刚刚起步,资本进入少,与现代农业要求相距甚远,主要表现:排灌、道路、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差,品种、施肥、栽培、植保等农业技术含量低,产业化程度不高,机械化程度低。如全镇有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68户,我们走访了几个种粮大户,到现场一看,除了添置了部分农机具外,其它看不出一点规模化、现代化经营的气息。
三、促进农业种植规模化发展的建议
1、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。政府要制订和规范土地流转相关政策,引导土地等农业要素的优化配置。一是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使分散的土地使用权集中:一种是以市场形式通过拍卖或租赁走向规模化经营,如旱地、荒地、荒山等农民依赖性弱的完全可市场运作,或采取长期租赁经营,期限要在10年以上;另一种是以企业经营,农民以土地入股形式走向规模化,实行“利益共沾,风险共担”经营,如水田、旱地、荒地、荒山等均可;第三种种是采取专业合作组织形式,即统一技术标准,农户分散生产,合作社统一经营;其它还可采取承包、订单生产等达到规模化经营。不论采取何种形式,政府均要积极支持、引导、干预土地流转,保证“自愿、合法、有序、有偿” 流转。二是政府要逐步完善好农村的养老、医疗、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,使农民土地流转后无后顾之忧。三是政府要大力推行“工业化、城镇化、产业化”,发展第二、三产业,接纳农民就业,另外要对失去土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,向企业、发达地区输送劳动力,逐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,以保证社会稳定。
2、多种政策向农业规模化经营倾斜。规模化经营有规模效益也有规模风险,且属微利经营,其中以粮食效益最低。建议政府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经营企业,除享受国家的各项补贴政策外,对参加农业保险的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给予保费补贴或免费投保,以降低农业企业的风险度。对涉及农业规模化、产业化发展的农田、水利、公路等基本建设设施的规划、立项和投资要优先解决。另外有好的产业项目要优先立项,并在技术上给以支持,提高规模化经营管理水平,使产品上档次、创品牌、出效益。并确立优质稻、柑橘、食用菌、杨梅、优质茶、优质蔬菜作为全镇的支柱产业项目,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投资这些产业,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,不断做大做优拿口主导产业项目。
3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。发展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,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,既要积极,又要稳妥,还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。一是从土地来说,旱地、荒地、荒山、边远地可先推行,而水田则要逐步推行;二是从作物来说,高效、有特色、多年生作物等先搞;三是从经营形式来说,要遵循依法、有序、有偿原则,引导土地经营权以转包、入股、转让、租赁、订单生产等多种形式流转,逐步探索最佳模式,鼓励种田能手、专业大户和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土地规模经营,结合本地实际发展主导产业、特色产业,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向优势产业集中。
4、实施土地平整促进农业规模化、产业化。由于田地高低不平、大小不一,且排灌设施不完善,干旱时水供应不足,多雨季节又排水不畅,再加上没有像样的路,难以形成规模。将土地整理与农田基础建设相结合,开展土地平整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、田间道路修建等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理工程,可以改变田块零星分散、土地利用率低的状况,增加有效耕地面积,提高耕地质量、土地产出率和土地供给能力,同时提高整理区的路、沟、渠等基础设施标准,实现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,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。 (拿口镇 黄思权) |